沈住氣、聚合力,敢擔當、抓緊幹!…
高回報實際伴隨高潛力,
廣汽在資本市場和業務市場都還是一支潛力股
在大多數內卷的領域,企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延緩或者停止回饋資本市場。所以,當我們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,發現這樣一家始終將投資者回報放在重要位置的老牌車企時,會覺得有些驚訝。因爲伴隨著經營和分紅上的高確定性,它的估值卻依然在同行業處于極低水平。
3月28日晚間,廣汽集團(601238.SH,02238.HK)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。數據顯示,廣汽去年實現合並口徑營業總收入約1297億元,同比增長17.62%,淨利潤爲44.29億元,整體增長穩健。
並且,廣汽宣布,2023年擬合計派息約15.7億元,折算派息率約36%,保持了自2012年上市以來每年派息率都高于30%的傳統。廣汽還首次宣布擬回購A股和H股股票共計5億~10億元,其中H股回購股份資金總額在4億元到8億元之間。
广汽对资金的分配不是心血来潮,在港股,广汽的估值只有0.27 PB和7.0 PE左右,其市值和估值水平相比一众同行存在较大差距——要知道,廣汽去年的銷售成績頗爲出衆。
論總量,其全年汽車産銷均超250萬輛;論結構,其自主品牌産銷量以超89萬輛創曆史新高;論亮點,其MPV銷量穩居國內市場首位,廣汽埃安銷量達48萬輛,跻身國內新能源市場前三。
兩相對比,廣汽的低估態勢非常明顯,更不用說它還有分紅優勢。在廣汽試圖引導市場充分認識自身的獨特性時,我們也不由得思考,市場爲何錯過了廣汽?
估值分爲兩部分,一部分是現有經營業績的兌現,另一方面是市場預期在股價上的反映。從這兩方面推理,廣汽被低估,其實是市場未能解讀到其布局中的潛在價值,比如多路線多産品布局在擴大市場覆蓋面上的優勢,産業鏈資源未來的兌現機會,以及尚在蓄力的國際化發展等。
在這些因素搭建的價值框架中,廣汽並不像外界所定義的那樣,只是一支適合吃股息的紅利股,它更像成長股,有著巨大的能量在等待噴發。
01
在多元布局中看見廣汽的“立體增長”
2023年,廣汽業績的積極增長,一如既往由兩個板塊提供動力。合資品牌的表現始終穩健,比如廣汽豐田的銷量穩居國內市場日系車第一名。自主品牌則是真正的成長看點,2023年在銷量中的占比提升到35.4%,且最能體現廣汽創新突破價值的新能源銷量占比提升到58%。
關鍵信息就在這裏,現有産品格局中,其實隱藏著廣汽對多技術路線、智能化價值等方面的思考,它們構建的增長格局是“立體的”,即一方面覆蓋多個市場熱點,規避當前電動車市場高滲透率條件下的後勁不足問題,另一方面用多個智能化技術亮點賦能集團發展,從測試走向落地實裝。
在産品路線上,廣汽“XEV(混動化)+ICV(智能網聯)”和“EV(電動化)+ICV(智能網聯)”雙輪驅動模式,其實已明確了其布局思維是多線並行。而市場端的需求走勢也說明,消費者其實需要的是能應對其需求的好車,他們在經過早期電動熱潮沖擊後,更理性地看待市場産品布局。
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去年底一度超過40%高點,而曾經不被看好的插電混動車型占新能源車的銷售比例在今年1月超過40%,如果車企的技術路線和平台布局能夠海納百川,自然會在應對市場需求的變化上更遊刃有余。
廣汽的做法正是如此,以廣汽傳祺爲例,廣汽傳祺在去年上半年完成“XEV+ICV”戰略的2.0升級,並推出了全新産品架構i-GPMA,後者能夠兼容HEV/PHEV等多個混動模式,大大提升産品研發效率和市場適應能力。在去年接連上新傳祺新能源E9、ES9、E8等産品的背景下,2023年廣汽傳祺累計銷量突破了40萬輛。從全集團來看,全年合計上市了18個系列的轎車、25個系列的SUV及6個系列的MPV,真正做到了多産品布局適應國民化需求。
而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也發現,正如面向市場需求開發i-GPMA架構的例子,廣汽實際上形成了一套以“應用”牽引包括智能化在內的多種技術加快量産的方法論,這讓很多前瞻性布局開始加速走向出成果的階段,也規避了技術創新投資缺乏落地場景導致未來前景不大的問題。
比如自動駕駛領域,廣汽一方面掌握著從L2到L4級別的算力平台開發能力,一方面充分著眼生態圈層的價值,與滴滴自動駕駛建立戰略合作,助力昊鉑首批獲得L3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,並宣布和英偉達聯手量産L4級自動駕駛汽車,如祺出行也已取得深圳市Robotaxi載人示範應用資質,獲批在廣州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資格。而在智能座艙方面,廣汽傳祺與華爲合作打造智能座艙生態的成果也在今年2月落地。
這就意味著,廣汽的技術發展策略,注定靜水流深——廣汽在掌握自研能力和擴大朋友圈的基礎上,讓應用端能夠靈活跑起來,有序地擴大成果利用。那麽,這就會表現爲短期內很少和市場炒作的概念共鳴,但長期成果卻是非常“正統”和紮實的。
这也体现为广汽对一系列未来计划的安排,比如飞行汽车GOVE计划2025年启动示范运行,2027年在大湾区展开全链条立体智慧出行服务;昊铂与英伟达宣布合作生产的 L4 级自动驾驶汽车计划2025年量产。廣汽的豐富布局,需要更多兌現的時間,這個過程,現有産品的功能性和市場吸引力會逐步提升。
這也引出另一個話題,廣汽的“立體增長”建構在業務底盤之上,在自主研發+合作開發+資本合作多管齊下的手段中,廣汽在産業鏈上的“鏈主”姿態和硬實力的價值,並沒有得到充分評估。
02
産業鏈的硬實力和“朋友圈”
是被忽視的價值砝碼
從行業首個量産的車雲一體化集中計算架構——星靈架構,到誇克電驅、5C閃充技術、彈匣電池2.0等成果落地,再到因湃電池工廠竣工投産、銳湃動力電池工廠竣工,廣汽的自研力量其實在無形中對當前行業的重點領域實現了近乎“包圓”,徹底覆蓋了“三電”産業鏈。
這是廣汽的一條價值鏈“明線”,因爲在掌握“三電”這類關鍵資産的自研資産能力後,其無論是要控制産業成本,還是有針對性地提升在産品上的應用,都可以更加高效。去年,廣汽全年研發投入84億元,新增發明專利超過1500件,很多成果都可以複用,並不會在一時被計入市場價值,這就造成了對廣汽資産價值的短期錯估。
一個頗有代表性的變化是,在去年慘烈的行業價格戰中,廣汽的整車制造業務毛利率不降反升,雖然幅度尚不大,但廣汽將其解釋爲“自主品牌整車廠毛利增長”的推動,卻讓我們看到了強自研模式對産業鏈效率和價值的提升前景。
那麽,在産業鏈上,廣汽是否還有其他更多因素被市場忽略了?答案是肯定的。這就是廣汽以廣泛對外合作投資塑造的“暗線”,這是一批足以牽引行業發展的優質無形資産。
近日,智駕科技“頂流”地平線沖刺港股上市,引發行業集體關注。而廣汽早在2020年就通過旗下汽車産業投資機構廣汽資本投資地平線,並後續爲其提供量産車型助力,以此收獲了一個強有力的智能夥伴。
投資,是一家企業的産業卓識遠見,在産業鏈層面布局的“杠杆”,以當前的投入撬動未來産業鏈上關鍵資源提供者的發展,從而占據有利的生態位。所以我們看到,廣汽的投資“朋友圈”版圖實際極爲廣大:滴滴自動駕駛、欣旺達EVB、中創新航、清陶能源、速騰聚創、粵芯半導體等。
一方面,被投資的企業有技術,也有場景和市場化空間,與廣汽自身的發展高度協同,互有助力。比如,埃安和昊鉑等品牌可以和供應商進行更密切的合作調優。
另一方面,從本次地平線上市引起的關注熱潮看,處在生態圈內部的企業按照技術-商業-資本市場的發展層次逐步走向成熟,有助于爲廣汽帶來新的估值影響因子。因爲,由投資驅動行業技術發展,實際承擔了“前哨站”的作用,成果不在于短期,而在于未來。這些布局最終會轉化爲覆蓋産業鏈上下遊的“新興産能”,成爲提升廣汽成長力的優質資産。
作爲“鏈主”,廣汽的收獲期正在開啓。
03
國際化漸入佳境,廣汽選擇深度路線
最後,去年還是廣汽國際化力度加強的一年。
2023年,廣汽實現汽車出口量7.58萬輛,同比增長130%。自主品牌作爲廣汽創新成果輸出的主要陣地,收獲了5.5萬輛的海外銷量。對于之前的廣汽來說,出海任務上,布局節奏是優先于業績數字。原因在于,廣汽選擇了整車出口與現地化運營並行的深度出海之路,它要求海外市場在研發、銷售等層面,做到足夠的本地化。
2023年,廣汽海外市場布局已覆蓋41個國家和地區,海外銷售服務網點設置236家,且在非洲、東南亞多個國家和地區已布局多家組裝廠,其中尼日利亞、突尼斯等地已實現首批車輛下線交付。
此外,埃安作爲中國(廣東)-泰國經貿代表團唯一的車企代表,與泰國首家經銷商代表錦彙簽署合作備忘錄,在2023年9月正式在泰國上市。其後,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國的主流媒體也走進廣汽,爲廣汽擴大影響力。預計今年7月,埃安位于泰國的首個海外生産基地將建成。
深耕出海點位,以此擴大布局,廣汽選擇了步步爲營提升出海水平。值得關注的是,廣汽也提出了加快“新四化”科技領軍人才及國際化緊缺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的措施。
2023年8月,廣汽披露“1551”國際化戰略——“1”個2030年挑戰50萬的目標,品牌國際化、産品全球化、生産本地化、銷服綜合化和生態多元化的價值鏈“5”化,重點落實“1”套全球組織與人才保障機制。
以此爲起點,我們可以認爲,廣汽國際化突破期已經開啓。如果和廣汽技術路線、産品實力和産業鏈布局等信息綜合起來看,廣汽顯然是希望能穩健高效地提升國際化水平。所以,前期市場並未捕捉到廣汽國際化增量機遇。但戰略步入正軌後,廣汽的海外成長均速,很可能會給外界一個驚喜。
以上種種,都體現出廣汽的特征:處在成熟但又充滿巨變的行業,是業績穩健的龍頭企業,治理能力強且重視股東回報。假如汽車行業沒有新能源這一系列變化,那麽廣汽最突出的價值或許會是紅利。但事實正好相反,汽車行業的曆史級巨變正在發生,廣汽正在通過産品布局、技術布局、投資布局,參與、推動行業的深刻變化,並創造和分享成長價值。
所以,高回報實際伴隨高潛力,廣汽在資本市場和業務市場都還是一支潛力股。随着它的成果更多向外界展示,其市场认知不全带来的估值差异会逐渐得到收敛。转折正在接近,时间将回答广汽的估值之问。
文章转载自 / 港股研究社
作者 / 在辉